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今天快黑了,在家里做饭。”
“哎——这就对了。
是要搞一下,明天一定下地啊!”
皮匠三爷听他的这样讲,非常高兴,嘿嘿嘿地笑着走远了。
第二天,王加根就拿着镰刀、扛着冲担,和父亲继母一起下地收割麦子了。
虽说在农村长大,但他六岁开始上学,一直读到师范学校毕业,接着又当了教师。
小时候开门办学,只是农忙时节插插秧,农活干得不多。
割麦子、抱麦子、挑麦子、打麦子这些活计,能勉强上手,知道应该怎么弄。
不过,真正让他干起来,还是有一点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
他做得不那么顺畅,看上去比较别扭。
割了半天小麦,皮肤白净的加根马上就黑了一大截,而且累得骨头都快散架了。
脸庞、脖子、手臂、小腿上都被麦芒扎得通红,火烧火燎般疼痛,而且发痒。
下午是捆麦秸和挑麦秸。
浑身酸软无力的他感觉就是在拼命。
捆麦秸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
每加入一抱麦秸,都得用膝盖压紧。
系要子时,得用力拉拽,麦秸才能捆得结实,不至于松散。
挑麦秸是他最感为难和吃不消的差事。
责任田离家有两里多路。
挑着七八十斤重的麦捆走那么远,对于他这个秀才来讲,无异于二万五千里长征。
困难还不止这些,首先得解决如何把麦秸挑到肩上的问题。
王厚义先是顺利地实现了麦秸上肩,给儿子做个示范。
流程是这样的:双手握紧冲担,如练刺杀一般地插入一个麦捆,用力把麦捆挑起来,举向空中,再把冲担的另一头插进另一个麦捆,然后送到肩膀上,挑起来就走。
见父亲走远,王加根就握着冲担亦步亦趋地跟着学。
他把锋利的冲担刺向麦捆,却没有顺利地插入。
也不知是因为用力不够,还是由于麦秸捆得太紧。
可怜的麦捆怕疼一般地躲到了一边。
重新再来。
反反复复好几次,把麦捆折磨得满地打滚,总算杀进去了。
用力上举又遇到麻烦。
他没有那么大力气把麦捆举向空中。
只有分两步走,就像举重一样,抓举不行,就改为挺举。
先举起一个麦捆,让冲担的另一头立在田埂上,稍事休息,再提起来杀向另一个麦捆。
挑担也有讲究。
冲担与肩膀应该形成四十五度的夹角,这样挑着才比较舒服,不妨碍观看前来的路。
王加根不知道这个诀窍。
他要么让冲担与肩膀垂直,要么让冲担与肩膀几乎平行——用后颈承受压力。
挑在肩上的麦捆也不听话,玩起了“翘翘板”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