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如果赶上下大雨,门口塘里的乌龟、王八、鳝鱼、鲫鱼就会逆流而上,通过阴沟游到他家的天井里面。
王厚义看见这些“自投罗网”
的家伙,就赶紧拿出筲箕或箢箕,把天井的排水口给堵上。
那些不速之客就插翅难逃,最终都成了他家餐桌上的美味。
一九七六年,传说所有的私宅都要收归集体所有。
由生产队统一拆除,然后修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的集体住宅。
王厚义听到风声后,自作主张,把这栋“厅屋”
给拆掉了,重新建造了一栋面积很小的土坯瓦房。
老宅改成新屋后,多出好多砖瓦和木料。
砖瓦当时就卖了,木料则堆放在新屋的两间空房里。
粗的细的,长的短的,从地面一直堆到房顶。
远在河北的白素珍得知老宅被王厚义“大屋改小”
,非常气愤。
老宅是她童年时代生活的地方,有她刻骨铭心的记忆,留下的印象也是非常美好的。
只有老宅,才能寻到死去的姑父和三货的气息。
她和三货从白沙铺来到王李村,成为姑父母的养子女之后,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家里还是其乐融融的。
白素珍小时候模样儿长得俊,是王李村的“人尖儿”
。
她脑瓜子聪明,上学读书成绩好。
嘴巴子又甜,碰到长辈,总是大伯二婶三姑四婆地喊得特别亲热。
她还天生一副好嗓子,唱起歌来又亮又好听,特别是那首“手拿碟儿敲起来”
,与电影《洪湖赤卫队》里简直一个样儿。
隔壁邻墙的乡亲们聚在一起吃完饭,总是把碗筷递给她,要她边敲碗边唱。
有时不小心把碗敲破了,别人也不埋怨她,仍然兴高采烈地翘起大拇指,夸她的歌唱得好听。
当然,白素珍最为人称道的,还是她勤快。
十来岁就像个小大人,每天放学回家,什么事情都抢着做。
烧饭,洗衣,喂猪,挑水,掏粪,去自留地扯菜,风风火火,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
礼拜天她还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劳动,挣工分。
哪怕骨头累得散了架,也总是唱进唱出的。
这种美好的生活在三年困难时期的一个春天终结了。
起因就是姑父积劳成疾,累死在了双峰山白云寨水库建设工地上。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留下年过半百的白氏、十五岁的素珍和十岁的三货。
白氏好些年没下地干农活,一直在家里操持家务。
素珍和三货还在村里念小学。
老的老,小的小,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别说没人挣工分,家里挑吃水、种自留地、出牛栏粪这些体力活,都没人能够承担。
面对这样的状况,本家二爹和本家二婆找上了门。
在安慰未亡人节哀顺变的同时,又转入了老生重谈的话题:劝白氏接纳王裁缝的儿子王厚义,让他过继来领门户。
还是在姑父活着的时候,本家二爹就提过这样的建议,结果被姑父拒绝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