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棉花苗是稀是疏听天由命。
密的地方让它们挤死,或者锄草的时候锄掉几棵;没长出苗的地方就空着,没有哪个考虑将来的收成。
现在不一样了,各家各户都希望在有限土地里,获得最大收益。
种田就如同绣花一样细心。
补完整块地里的棉花苗,花了近两个小时。
初夏的阳光毒辣得很,烤得人浑身软绵绵的。
田野里看不到一棵树,连歇息的树阴都找不到。
因为酷热,加根也顾不上晒了,取下草帽,不停地扁着风。
王厚义坐在田埂上,抽了几袋旱烟。
然后站起身,从他挑来的水桶里拎出装有尿素的塑料编织袋,以及平常用来装凉开水的土陶壶。
水桶腾空后,他就拿起扁担挑起桶,前往不远处的池塘里去挑水。
加根也挑起水桶,跟在父亲后面。
两担水挑到地头后,厚义打开塑料编织袋,往铁壶和土陶壶里各抓了一把尿素,再注满水,找了根树枝搅了搅。
然后,父子俩一人提起一只壶,顺着棉花的行路浇水。
这种工作一箭双雕,既浇了水,又施了肥。
加根觉得挺有水平、挺有趣的。
四桶水全部浇完,他已是雨汗同流,衬衣都湿透了。
但棉花地只浇了四分之一的样子,他们还得往池塘那边儿跑——每人至少还得挑三担水。
厚义担心加根吃不消,叫儿子只负责浇水,由他一个人来挑水。
加根硬撑着又挑了一担水,结果肩膀磨破了皮,扁担一搁上就疼。
无奈,他只有老老实实听从父亲的安排,专心专意浇化肥水。
父子俩同心协力干完地里的活儿,已是薄暮时分。
假期的第三天,加根接到的任务是车水,浇灌秧田。
以前生产队灌溉秧田,主要靠抽水机或者大型脚踏水车。
包产到户后使用得较多的是小型水车。
小型水车用把手推拉车水,通常只需一两个人。
这种水车的外观是一个长条型的木制槽桶,槽桶内部用木板隔成上下两层。
水车两端各有一个木制的车轴,车轴上缠绕着有固定桑木叶片的木制链条。
将水车的一头没进池塘,一头连着农田。
人用把手推拉转动车轴,木制链条和叶片就会呼拉拉地运行,把池塘里的水提升起来,汩汩地流进农田。
加根觉得车水特别有趣。
趁着父亲在秧田里扯野草的空隙,他一只手拿起一个把手,左右开弓,很轻松地就把水提上来了。
听着桑木叶片刮着木板的欢唱和哗哗地流水声,他得意极了,感觉快乐无比。
但是,没一会儿功夫,他的手就开始酸软,推拉不动把手了。
不得不停下,等着王厚义来帮忙。
父子俩一人握着一只把手,推拉槽桶两侧的木柄。
木制链条和叶片匀速运行,比一个人操作要轻松许多。
尽管这样,加根还是得间隔交换两手,才能跟上父亲的节奏。
车了半个小时的样子,他的右手掌已经打起了血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