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就把它们从蚊帐的皱褶里揪出来,用指甲壳碾死。
每次战斗结束,加根的两只小手就沾满鲜血,刽子手一般。
秋风刮过,冬天走近的时候,奶奶最少不得的东西是火坛儿。
火坛儿是一种取暖工具,相当于富人家里的脚炉或手炉。
其形状及大小,类似于菜篮子:平底,半球体,有一个弧形的提手。
为黏土烧成的陶器,精致一些的,表面还涂有一层粗釉。
奶奶冬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火坛儿里的冷灰倒掉,装入炭墼、砻糠或锯末,搁在厨房里。
做饭时,再把燃烧的炭火铺在上面。
奶奶侍弄好的火坛儿,多半是给加根使用。
看到孙儿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双手冻得红萝卜一般,奶奶便招呼加根过去,用自己瘦削、干枯、却比较暖和的双手紧紧地握着,笼在火坛儿上面。
烘过上身,再让加根坐在凳子上烘脚,并解下围裙,盖在孙儿的腿上,让热气浸透他的全身。
晚上睡觉前,奶奶总是先用火坛儿把被子烘热,再把赤条条的加根塞进被窝,四周掼得严严实实,被子上面压上棉絮。
待孙儿进入梦乡,她再取出火坛儿,烤孙儿的棉鞋、棉袄和棉裤。
可以想见,翌日清晨,当加根从被窝里钻出来时,穿的戴的该有多么舒服!
加根上高二之后,寄宿在杨岗中学,每星期只能回一次家。
逢到他回家的日子,奶奶总是站在村口,望眼欲穿地等他。
一看到加根的身影,老人家就挪动双脚,颤巍巍地迎上前去。
拉着孙儿的手,“林林,林林”
地叫个不停,抚摸着孙儿的脸蛋,看他长胖了还是瘦了,询问他在学校里的衣食住行。
加根考上孝天县师范学校时,奶奶高兴得什么似的,逢人便夸孙儿聪明,说孙儿有出息。
但是,到了孙儿离家的日子,老人家又嘤嘤地哭了,哭得很伤心,如同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别离之苦和对孙儿的担忧,使得奶奶老泪纵横……
加根对江汉农场亲人们不冷不热的态度,厚义不是不清楚,但他还是抱有幻想,并且一直在努力,要增进儿子与王家亲人们之间的感情,让加根融入江汉农场那个大家庭。
加根师范毕业,马上就要参加工作了,祖祖辈辈与黄土打交道的王家,终于有了一个吃公家饭的人,也算得上是光宗耀祖。
所以,厚义特别希望儿子这个时候去江汉农场,在外人面前显摆显摆。
这也是他当父亲的一种荣耀。
“我都跟我妈说好了,再去改变行程不太好。”
扯完这个理由,加根觉得还不够充分,接着又撒了一个谎,“我托我姐在北京买了不少书,都是上班后要用的,必须去拿回来。”
厚义不再言语了,默默地吸着旱烟袋。
他叫儿子去江汉农场,其实也就是随口说说,心里根本没抱什么指望,因为他明知道加根不会听他的。
“那好吧!
你在家里歇着。
我去双峰街上割点儿肉。”
厚义把烟袋在鞋底上磕了磕,摁灭麻杆,屁股离开凳子站起身,走出了家门。
王加根这才来到一直在摇摇篮的奶奶身边。
他瞅了一眼熟睡中的婴儿,目光就回到了奶奶那饱经沧桑、满是皱纹的脸上。
与上次相见时相比,奶奶又老多了!
一股酸楚涌向加根的喉管。
“胡月娥去隔壁打麻将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