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协约国已经不会输掉战争,但是协约国现在面对无法赢得战争的局面。
战争打到现在的程度,协约国在战场上了伤亡了几百万部队。
如果战争只是以停战议和的方式收场,英法政府都承担不了这样的政治冲击。
想击败德国,英法又没有这样的兵力与士气。
所以朱尔典在报告中根本不提这些,而是向英国外交部提出了对何锐的担忧。
何锐并没有通过战争赚到什么钱,朱尔典对此非常清楚。
何锐赚到的所有利润都用来采购机器设备,迅速积攒起了工业实力。
如果让何锐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以关外的资源,这位年轻的上将一定会成为远东强大的实力派,那时候英国的远东布局就会受到何锐的影响。
朱尔典建议英国外交部对此事有所关注。
信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抵达了伦敦,英国外交大臣看完之后皱起眉头。
并非这封信里面的内容有什么问题,现在让英国外交大臣感到焦虑的是俄国局势的骤变。
自从列宁被德国人送回俄国之后一直没有什么大动作,英国方面一直认为列宁已经被布尔什维克边缘化了。
然而就在进入11月后的不久,列宁趁着俄国民众的厌战情绪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发动了起义。
一举推翻了俄国临时政府。
宣布布尔什维克接管了俄国政权。
刚接到消息的时候,英国外交部觉得是不是哪里搞错了。
布尔什维克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临时政府对抗,甚至远远不如孟什维克的实力。
这样一个实力不强的组织竟然能够推翻临时政府,掌握了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等俄国核心城市,简直是莫名其妙。
通过英国在德国的情报系统得知,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刚夺权,就开始与德国展开秘密谈判,要求与德国媾和,以退出战争。
如果这变成了真的,协约国想击败德国的期待就更难实现。
战争从爆发开始,德国就陷入两线作战的艰难局面。
好几次德国在西线获得了一定优势,都是因为俄国的进攻而不得不调动兵力到东线去。
俄国虽然面对德国屡战屡败,但是面对奥匈帝国的时候则重拳出击,几乎打崩了奥匈帝国。
这就让德国不得不派出更多部队维持奥匈帝国的战线。
一旦布尔什维克与德国媾和,德国就可以把兵力转移到西线。
那时候西线又将是腥风血雨。
朱尔典对何锐的判断是正确的,英国外交大臣对此深以为然。
英国大臣继续在朱尔典的报告中寻找,果然找到了关于东北工业实力的判断。
仔细阅读了一阵,英国大臣又摘抄了一部分内容,让秘书进行计算。
等外交大臣拿了一份简单的报告见到军需大臣丘吉尔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后。
一见面,外交大臣就说道:“我们或许需要让何锐再生产一批俄式装备。”
丘吉尔听完之后并没有反对,只是询问道:“这些武器该给俄国的哪一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