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就在使用录音笔的第三夜,设备自动生成了一段对话??父亲用蒙语诉说思念,女儿竟在同一时间于千里之外的出租屋内录下回应:“阿爸,我明年一定回来。”
两地相距两千公里,录音时间误差不足一秒。
专家们试图解释这种现象,最终只能归结为一种“群体性心理共振”
,但使用者们不在乎理论。
他们只知道,那些以为永远断联的情感,竟然以另一种方式重新接通了。
而在青石沟废弃广播室,铁路部门决定不再拆除那台神秘磁带机。
他们在周围建起一座小型纪念碑,碑文简单写着:
>**这里曾响起五岁孩子的哭声。
**
>**现在,它终于得到了回应。
**
春去秋来,三年光阴转瞬即逝。
“民间回声采集点”
已发展成全国性项目,覆盖三百多个村镇,收集有效录音逾两万条。
其中七百多段被证实具有异常物理特征??无需电源即可播放、能在极端环境下自发生成内容、甚至能在不同设备间进行非网络传输。
学界称之为“声场溢出现象”
。
小穗不再亲自奔波,而是培养了一批年轻志愿者。
他们中有聋哑学校的老师,用振动频率帮助学生“听见”
亲人遗言;有监狱心理咨询师,引导服刑人员录制忏悔音频,寄给受害者家属;甚至还有一支盲人合唱团,专门演唱由真实录音改编的歌曲。
一次巡讲途中,小穗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她颤巍巍地递上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这是我丈夫的军用电台,抗美援朝带回来的。
他说里面藏着一句话,可一辈子都没勇气听。”
小穗小心翼翼接入设备,启动解析程序。
十几分钟后,扬声器传出一个年轻士兵的声音,带着浓重乡音:
>“娘,我没给您丢脸。
我活下来了,以后天天给您写信。”
老人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那一刻,小穗终于懂得了林远为何选择离开。
因为他知道,这个系统一旦真正运转起来,就不该再依赖任何一个中心人物。
它必须属于所有人,扎根于每一次真诚的诉说,每一次勇敢的倾听。
又是一年清明。
清河小学的孩子们照例点亮纸灯笼,挂在李素华墓旁。
今年多了几盏,上面写着不同的名字:**二狗、小满、林老师、还有我爸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