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而是制造“理想”
。
夜幕降临,她躲在废弃老屋中,借助太阳能充电板恢复设备电量。
她决定做一件疯狂的事:利用现有传播网络,发起一场“反向归巢行动”
。
她编写了一套新协议,命名为《破铃计划》。
核心逻辑是:以青瓷碎片为信标,铜铃为媒介,将所有接收到《碗底之声》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张去中心化的情感抵抗网。
每个参与者只需做一件事??**讲述一个自己从未说出口的真实情感片段**,无论多羞耻、多不堪,都要原原本本录下来,上传至分布式节点。
她设计了一个自动分发系统,将这些录音随机混入城市公共广播、地铁报站、电梯广告甚至儿童动画片的背景音中。
不是为了曝光,而是为了让那些习惯性接受“完美安抚”
的人,在毫无防备时,突然听见一句粗粝的、带着喘息与哽咽的真话。
第一段投放的内容,是她自己的声音:
>“十三岁那年,我妈病重住院。
我去亲戚家借钱,姨妈当着全家人的面说:‘穷鬼的女儿,别来蹭饭。
’我没哭,反而笑了。
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不哭,她们就赢不了。
可那天晚上,我把头埋进枕头,咬着牙一声声喊‘妈’,喊到喉咙出血。
我不是坚强,我只是恨自己没用。”
音频发布三小时后,系统反馈第一条回应:
>(匿名用户ID:JX-0428)
>“我爸酗酒打我妈,我小时候总想他死。
有一次他晕倒在门口,我以为他真死了,躲在屋里狂笑。
可当他醒来,我又冲上去抱住他腿哭着叫爸爸。
我恨我自己,也恨这份爱。”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聚而来。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出现异常现象:某些地区的AI语音助手突然中断服务,转而播放一段模糊童声;幼儿园智能故事机自动切换为老人咳嗽着讲故事的录音;甚至有家庭机器人在深夜喃喃自语:“对不起……我不该说谎……”
各国政府开始警觉,封锁相关关键词。
但这场运动已脱离掌控,它不依赖平台,不依靠领袖,只靠**情感的真实性**作为传播动力。
一周后,小穗收到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署名“陈禾”
。
她心跳骤停。
陈禾,那个曾在“忆语中心”
与她并肩作战的男人,三年前在一次数据突袭中失踪,官方通报称其死于实验室爆炸。
可邮件内容证实了他的存在:
>“我没死。
我一直在地下。
‘静语绿洲’二期不是新建,而是**下沉**??他们把整个系统搬进了国家级应急避难所网络,伪装成‘心理健康储备工程’。
下一批实验体,是全国筛选的‘高敏感儿童’,年龄更小,大脑可塑性更强。
他们要在下一代身上完成‘情感格式化’。”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