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十日,三个孩子手拉手哼起一首古老童谣,歌词竟是早已失传的晋北民谣《娘在何方》。
第十五日,那个名叫小兰的女孩,在纸上画出了完整的家宅图:门前有枣树,屋后养着鸡,母亲蹲在灶台边吹火,脸上沾着灰。
阿奴抱她坐在膝上:“你还记得妈妈的味道吗?”
小女孩认真想了想:“灶糖的甜,还有……她洗完头后晒太阳的味道。”
阿奴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朝廷“清源令”
持续推进。
随着更多遗址曝光,一段尘封往事浮出水面:早在三代之前,晋室便秘密资助“净血计划”
,旨在通过基因筛选培育“理想人类”
。
沈兰本是首席科学家,因反对极端手段遭囚禁,其女儿阿奴则被选为首个活体实验对象。
所谓“母渊”
,实为沈兰意识在长期精神折磨下分裂出的集体创伤人格,借北斗能量共振得以具象化,并逐步吞噬其他受害者意识以求解脱。
司马昱亲赴河套,在临时忆童院前宣读诏书:“凡参与‘净血计划’者,无论在职与否,皆须公开忏悔。
其子孙后代不得入仕中枢,直至三代之后方可考取功名。”
百姓哗然,然无人反对。
史官记曰:“昔以血统定贵贱,今以良知判忠奸。”
春回之际,阿奴率归灯队重返十二亭旧址。
废墟之上,学堂已然初具规模。
她亲手栽下一株桃树,寓意“来年花开时,必有孩童读书声”
。
夜间,她独坐灯下,提笔修缮《光之代价》增补版。
新增章节题为《醒者之责》:
>“我们常以为拯救即是解救他人。
>可真正的救赎,是让被救者重新拥有说‘不’的权利。
>当一个孩子能拒绝‘成为星星’,
>当一位母亲敢于对孩子说‘你可以平凡’,
>那才是光真正降临之时。
>我们不必完美,
>我们只需真实。”
数月后,北方各地陆续传来消息:辽东某村,一名少女从梦中惊醒,背诵出整部《启蒙三问》反向文本,随即自行撕毁家中供奉的“母渊像”
;河西走廊,三位少年结伴炸毁隐藏于沙丘下的实验舱,释放出二十一名昏迷孩童;甚至远在交州的渔村,也有幼童在沙滩上画出十二亭布局图,并指着其中一座说:“那里关过我的姐姐。”
阿奴知,这场战争从未结束,只是换了形态。
她将《光之代价》刻成石碑,立于每一座新建学堂门前。
又命工匠打造三千面铜镜,分送各地义学,镜背铭文:“照见自己,即是觉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