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郭璞注引《竹书纪年》)
王亥遇害这段,在楚辞《天问》中也出现过。
从文献的记载看,上甲微带族人复仇之后,并没有占据有易氏的地盘定居下来,而是继续漫游。
对商族来说,王亥遇难和上甲微复仇是生死攸关的事件,也是商族历史上的重要分水岭。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后世商王称王亥为“高祖王亥”
,经常单独祭祀他;而上甲微多是和之后的历代先君、先王一起接受祭祀,卜辞写作“自上甲”
或者“自上甲至(某先王)
至于河伯,甲骨卜辞里给他的献祭也很多,有时还称为“高祖河”
,也把他纳入了历代先君的谱系。
有时,商王会联合祭祀河(河伯)、王亥和上甲微。
比如,某个五月的祭祀里,给这三位先君一起奉献的祭品是:“燎于河、王亥、上甲十牛,卯十羊。
五月。”
(《合集》1182)意思是焚烧(燎)十头牛,剖开十头羊。
商王还会占问:“王亥、上甲即宗于河?”
6意思是,王亥、上甲微会进入河伯的宗庙吗?
商末,周文王研究《易经》占算方式时,王亥事件也被他作为重要事例收入卦爻辞推演之中:
丧羊于易,无悔。
(《易经?大壮》六五爻辞)
丧牛于易,凶。
(《易经?旅》上九爻辞)
但史书中并没有王亥牧羊的记载。
周族人原本在西部高地放牧羊和黄牛,所以,周文王可能是用自己熟悉的生活来想象王亥时代,错误地增加了一条“丧羊于易”
:羊不适应潮湿环境,不适合王亥时代的商族人。
这也说明,《易经》卦爻辞中的商代史事并不完全可信,周文王可能会基于西土周人的环境错误地理解商人历史。
水牛背上的游牧
先商族属于上古时代特殊的“游牧族”
,流动性很强,以牧牛为主,而联系其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竟还可以北渡黄河,说明放牧的是水牛,而非黄牛。
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商族始祖契被写作“民”
,意为水牛,字形是一个人头顶水牛角。
看来,他们从一开始就和水牛有缘。
7商族人当初生活的地方偏南,有较多水牛,不仅畜牧业收益颇丰,而且牛群也赋予商族人以机动性,可以活跃在潮湿的大平原,迁往更远的地方。
再结合考古,商族人也是一直和水牛分不开的。
在夏代的二里头遗址,只发现过黄牛的骨骼。
而到商族人灭夏之初,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遗址则既有黄牛,也有水牛的骨骼——水牛很可能就是商族人带来的。
到商代中期,石家庄市郊的藁城台西商人遗址也有完整的水牛骨架祭祀坑。
这是夏商以来水牛分布的最北边界。
此外,安阳殷墟遗址也大量出土有水牛骨。
当然,现在的石家庄、安阳和郑州都已经不适合水牛生存了。
游牧和农耕需要的环境很不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