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同样,对于甲骨卜辞,无论殷墟的还是周原的,我们或许能够识别出多数常用字,甚至能够大体判断每个句子的意思,但无法确知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要那么想。
毕竟,我们很难有设身处地的感受和理解。
在那个时代,人们制造鬼神,被鬼神主宰拨弄,但又逐渐心有不甘。
这已不全然是神话时代,已经具有“文明”
的一切要素,虽然这“文明”
仍在血污与恐怖中挣扎。
文王扩张历程
《史记?周本纪》载: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
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
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
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
遂还,俱让而去。
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这说的是文王“受命”
称王那年,有两个名为虞和芮的小邦发生争执,约定要到周邦请西伯(文王)仲裁。
但进入周邦领地之后,因为看到这里的民风谦恭相让,还没有见到西伯就自觉惭愧不已而放弃了诉讼,所以愈发使得周边诸侯相信,文王有“天命”
。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这种道德色彩过浓的故事并不真实。
此事在《诗经?大雅?绵》里只有一句:“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这两个小邦应当是愿意成为周邦的同盟或附庸,并向周邦派遣了质子。
后世注家认为,这两个小邦在黄河大拐弯的内侧,今山西省西南部。
也就是说,他们向西渡过黄河才能进入关中。
那么,非商朝血统的土著小邦-部落为何如此看重周邦和文王?要知道,此时的周邦,实力还不算强大,远不如老牛坡的崇国,或者晋南地区的商人侯国。
所以,这很可能是商文化的恐怖和缺少亲和力使得西土小邦对商朝侯国只能敬而远之,更倾向拥戴西部本土的领袖人物。
而且,文王已经把土著部落普遍信奉的自然神(如天神)和商人的上帝捏合在一起,不仅宣扬自己能和上帝交流,还擅长占卜和易卦占算——对上古蛮荒时代的部落长老们来说,这肯定有极大的影响力。
此外,关于虞国,有学者认为,它是文王的伯父泰伯和虞仲出走之后建立的。
若果真如此,说明已经分裂半个多世纪的周族又开始联合起来。
不仅如此,为了扩大实力,周还开始吞并临近的不服从小邦。
明年,伐犬戎。
明年,伐密须。
明年,败耆国。
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
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明年,伐祁。
明年,伐崇侯虎。
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