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1998年?1999年安阳泡北商城花园庄东地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15集,文物出版社,2004年。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1982—1984年安阳苗圃北地殷代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同上。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队:《殷墟259、260号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1期。
胡厚宣、胡振宇:《殷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5-166页。
胡厚宣还划分出了武丁之前的三位商王盘庚、小乙和小辛的卜辞,也有少量人祭记录,共100人。
但殷墟卜辞的时代划分尚未有公认的完整方案,有学者认为殷墟甲骨中没有早于武丁的,这些卜辞应属于武丁及之后。
学者董作宾的《殷历谱》首先提出了祖甲、帝乙、帝辛时期的周祭现象,他称之为殷商的“新派宗教”
。
另参见常玉芝《商代宗教祭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427—467页。
第十一章商人的思维与国家
商王朝留下了众多遗址、文物以及累累白骨,那么,这个身居华夏文明源头的王朝是如何运作的?商王如何解释自己的权力来源?他的臣民对此又是如何理解的?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即使按最严格的“文明”
标准,它也完全符合。
商代甲骨文和后世的汉字一脉相承,从未中断,这自然会给现代人释读甲骨文带来天然的便利,但也会有误导,容易让现代人以为商朝的文化和政体很容易理解。
其实,它和西周之后的华夏文明很不一样,和战国之后的中国更是判若云泥。
假设一位战国时代的思想家,如孟子或者荀子,亲身访问商朝,其所见所闻将会彻底颠覆那些从史书中获得的认识。
现代考古学也只是揭开了真实商代的一个小角,不仅如此,如何解读考古发现甚至复原真正的商文化,却是更加困难的工作。
冷酷而暴力的世界观
殷墟虽然出土了十多万片甲骨卜辞,但它们都是商王针对特定问题的占卜记录,并没有宏观的自我陈述。
相对而言,《尚书?盘庚》记载的盘庚王的迁都讲话在这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盘庚的讲话中,频频出现“德”
字,似乎商人已经有了一整套道德观念。
其实,商人的“德”
和后世的意思还不太一样,它不是客观的行为规范,而是具体的“给好处”
之意。
王的“德”
是给臣民好处,它的反义词是惩戒,是“罪”
和“罚”
,两手都不可少:“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
?直到周公在西周初期发展出“敬德”
的理念,“德”
才逐渐被当作一种通行的价值观。
在商人的眼里,世界是冷酷的,充满暴力、杀戮、掠夺和不安全。
他们不认为鬼神有明确的善恶观念,或者说,商人本没有明确的善恶观念,自然也不会想象鬼神能有。
商人认为鬼神会随时、随意给任何人降下灾难,大到灾荒和战乱,小到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都有鬼神在背后操纵,即便是商王也难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