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1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文物出版社,2001年。
盘龙城遗址分
为七期,一期到三期基本相当于二里头文化-夏朝时期,四期中段出现商人拓殖现象,七期是商人拓殖时代的尾声。
有关盘龙城考古的基本信息及图片,未注明出处的皆出自该书,不再详注。
2由于长期的自然和人工破坏,现存的盘龙城城墙只有两三米高。
另外,发掘
报告记载,有些地段墙基宽约20米,由此被有些文章转引为城墙宽20米,这可能是不确切的,墙基和城墙的宽度可以有较大差距。
3在F1北侧还有一座建筑的遗迹,被发掘者定名为F3,但建筑史学者杨鸿勋认为,F3遗迹不是房屋建筑,而是带廊檐的围墙,并由此推断Fl、F2两座建筑都是被廊檐围墙包围的。
复原图就是按照廊檐围墙院落绘制,但周围一圈廊檐是否存在,还缺乏进一步证据。
杨鸿勋:《盘龙城商方国宫殿建筑复原研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盘龙城》。
4胥卫华:《湖南岳阳市铜鼓山遗址出土商代青铜器》,《考古》2006年第7期。
5江西省文物局:《瑞昌铜岭矿冶遗址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2
年1月19日。
6张昌平:《关于盘龙城的性质》,《江汉考古》2020年第6期。
7盘龙城产的青铜器上也是这种窄条形饕餐纹。
8武汉市博物馆:《1997—1998年盘龙城发掘简报》,《汉江考古》1998年第3
期;武汉市考古文物研究所:《商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十三号墓清理简报》,《汉江考古》2005年第1期。
9张煜珠已经注意到,夏商时期的山川祭祀存在“南方用器、北方用牲”
的差别。
张煜跳:《夏商周祭祀遗存研究》,西北大学2019年博士论文。
不过这种差异开端的时间更早,它们也不一定只是对山川的祭祀。
10张煜跳:《夏商周祭祀遗存研究》。
第九章3300年前的军营:台西
渡沱河从群山中流出,与黄河最下游的湿地融为一体。
麋鹿在浅水草滩觅食,一旦受到惊吓,便会迅速藏身到芦苇荡中。
草莽和湿地中点缀着小小的农业聚落,农民住在狭窄的半地穴式窝棚里,种植谷子、豆类、麻和桑树,也捕鱼射鸟,采摘野果,用麻皮和桑蚕丝纺织衣物。
按《禹贡》的说法,这里属于“鸟夷皮服”
的蛮荒之地,但进入王朝时代后,也开始出现显贵的统治者。
在石家庄市东郊藁城县的台西村有一处商代遗址,是海沱河的冲积平原,有三座土丘高出地面数米,长约百余米,可以暂避周期性泛滥的洪水。
土丘之上遍布商代遗迹,1973—1974年,考古队在其中的“西台”
周边发掘了一批房屋和墓葬,就此,一个商代小型聚落逐渐被揭开了部分尘封的面纱。
在诸多商代考古遗址中,台西的规模很小,“知名度”
也不算高,但它是商王朝权力体系最末梢的完整个案。
可以说,关于商王朝如何统治幅员上千里的辽阔疆域,台西是最难得的缩影。
】
屋檐下的人头
发掘显示,最早在台西生活的是贫穷农夫,他们住在狭小的半地穴式窝棚里,使用石头和骨头做的农具,在地上挖掘不大的窖穴储存粮食,用粗糙的夹砂陶器烹煮食物。
这种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场景已经延续了数千年。
然后,一群使用青铜武器的外来者占据了台地,建立了对周边农业聚落的领导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