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然后开始杀人”
——“震撼”
的感觉就是从读到这几个字开始的,“第一轮杀了19人……这次至少杀了29人……然后是第三轮杀人。
这次杀了24人……”
(第3—6页)作者平静地按时间顺序,细致地描述了殷墟祭祀现场发生的一幕幕。
这用的可都是我们颇为熟悉的考古发掘材料啊。
在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冷冰冰的叙述面前,我们曾“麻木”
地做过“研究”
。
然而这次,我被震住了。
没有人这么写过,怎么此前没有读出画面感呢:“对商人来说,在聚会典礼时杀戮异族,不仅仅是给诸神奉献祭礼,也是让围观者获得精神刺激和满足的‘盛宴’,比如,多处人祭坑留有蓄意虐杀的迹象,尤其当人牲数量不足,献祭者还会尽量延缓人牲的死亡,任凭被剁去肢体的人牲尽量地挣扎、哀嚎或咒骂。
这种心态,和观看古罗马的角斗士表演有相似之处。”
(第393—394页)这种带有声音的、残酷的画面感,只能用文字来表现。
在视频和音频节目中,呈现得肯定都是有限的。
说起来,李硕在本书中所描述的,都是我这个在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考古领域熬至“资深”
的学者所耳熟能详的,但他的视角和写法却又使我耳目一新:他赋予了我们熟视无睹的诸多场景以画面感,他推出的若干结论你没想过,但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或许,这正缘于李硕与考古学和上古史恰到好处的“距离感”
,使得他可以避免我们这些“身在此山中”
者的诸多局限。
乍看书名,以为就是集中于周灭商(殷周革命)这一大的历史事件呢,但作者却将其笔触放大到了这一大事件之前的一千多年,从新石器时代末期说起,这就有点《万历十五年》的味道了。
对此,我是惺惺相惜的;我曾说拙著《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就是对黄仁宇先生致敬的效颦之作。
没有一定的宏观视域,是不可能看清说清一群人、一件事的历史意义的。
毕竟是写战争史的好手,李硕对于长时段、大场景的勾勒,驾轻就熟。
“宏大叙事”
与细致入微相结合,构成了这本书的一个显著特色。
他用几页的篇幅,相当克制但又极其清晰地描述出了悠长而发展缓慢的新石器时代唯一明显的变化——人群“共同体”
规模的扩大。
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百人级的村落;距今6000—5000年间的仰韶文化中期,千人级的“部落”
;距今5000—4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末期与龙山文化期,万人级的早期国家(古国)出现。
你看,就这么干净利落,就这么云淡风轻,那么一大堆乱麻般的史前史头绪就给你捋清了。
他把从龙山时代到商代的华夏文明的最初阶段,称为“华夏旧文明”
,认为周灭商后,周公旦一代人迅速废除了人祭宗教,并抹去了与此相关的文献与记忆,从而开创了和平、宽容的“华夏新文明”
,其影响延续至今。
这一大的历史认知,构成了此书的立论基础,“翦商”
,则是关键性的切入点。
李硕有他自己明确的史观史识。
他的不少提法,鞭辟入里,一语中的。
比如,“甲骨文是标准的‘男性文字’,而且是龙山文化之后部落旧习未褪时代的男人们创造的文字。
那时还没有后世人理解的王朝秩序,部族之间的掠夺和杀戮司空见惯,嗜血的诸神主宰着蛮荒大地。”
(第212页)“商王需要直接管理的王朝事务比较少,其最重要的事务是组织祭祀和战争,而商人各宗族则承担提供祭祀贡品和战争兵员(自带装备)的任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