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经过了光绪二十年那次降位处分之后,温靖皇贵妃变得谨小慎微,循规蹈矩,没有继续干涉政治。
对于这种变化,有些通说认为是因为温靖皇贵妃性格“老实”
,而其内侄唐海忻则认为“(瑾妃)能委曲求全,是个有心计的女子”
。
⑤至于其妹恪顺皇贵妃则未改作风,导致被迁居幽禁,以至于在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殉死宫中。
曾经侍奉过孝定景皇后和温靖皇贵妃的清宫太监信修明记录称:“(温靖皇贵妃)鉴于珍妃的过失,一生持守惟谨。”
⑥可知恪顺皇贵妃的结局对温靖皇贵妃有着颇深的影响。
到了光绪朝后期,随着以孝钦显皇后为核心的“内廷外交”
的展开,温靖皇贵妃也偶尔陪同孝钦显皇后接待外宾,这也让其留下了一些侧面记录,让今人丰富了对她的认知。
如光绪二十九年、光绪三十年在宫内为孝钦显皇后画像的美国女画师凯瑟琳?卡尔便记载道:“我见到她(温靖皇贵妃)时,她虽然只有二十八岁,但已经变成了身材矮胖的女人,原有的美丽几乎无存,只有那双大而圆的棕色眼睛,还保留着些许往日的清澈。
她的鼻子扁平,嘴巴很大,胖胖的脸庞显得有些臃肿,额头上也看不出什么智慧的痕迹。
————————————
①《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年十月二十九日条,第5册,第2754页。
②《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条,第5册,第2754页。
③《翁同龢日记》,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二日条,第5册,第2755页。
④关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降位的情况以及干预国政的具体问题,可以参见恪顺皇贵妃条。
⑤唐海忻:《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文安主编:《清宫轶事》,第152页。
⑥信修明:《老太监的回忆》,第79、80页。
总之,她的整个外表与高贵的身份很不相称。
脾气似乎还好,但既不聪明又不善于待人接物,宫里的女人一般都不怎么喜欢她,更谈不上具有皇后《孝定景皇后)那样的魅力。”
①曾经短期在宫内服役的容龄则形容她:“平日总不说话,有时只是笑笑而已。
虽然她在名义上是一位皇贵妃,可是我看来大家对她很不恭敬。
我在宫里多年,从来没有见慈禧对她说过一句话。”
信修明则说,因为“同命相怜之感”
③,温靖皇贵妃和孝定景皇后的关系处得不错。
[宫廷生活?宣统及小朝廷时期]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德宗和孝钦显皇后先后崩逝,宣统帝即位,外由其生父和硕醇亲王载沣主政,内则由孝定景皇后主掌,温靖皇贵妃则过着平静的寡居生活。
民国二年正月,孝定景皇后崩逝,导致小朝廷内后宫的势力矛盾发生变化。
当时的后宫中分为以献哲皇贵妃居首的穆宗遗孀和以孝定景皇后居首的德宗遗孀两派,宣统帝承继了大统,在宗法上,他是承继穆宗,兼桃德宗,所以两派在法理上均有“母权”
。
但是穆宗的嫡后孝哲毅皇后已故,德宗的嫡后孝定景皇后仍在,在嫡庶的明确区分之下,德宗遗孀一派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因为温靖皇贵妃性格比较温和,所以与穆宗遗孀三位太妃的关系还算不错,她们称呼温靖皇贵妃为“胖妹妹”
④。
而在民国二年正月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两派的名分一下子势均力敌,便展开了以宣统帝“母权”
为目标的争斗,各种拉拢宣统帝以及遗老大臣们,并且积极将与自己有关系的闺秀嫁给宣统帝为“皇后”
。
在这场争斗之中,最开始是以献哲皇贵妃一派领先的,毕竟献哲皇贵妃“很有笼络人的手腕”
⑤。
但是从民国八年开始,情势为之一转,温靖皇贵妃开始占据上风,这主要是因为她成功拉拢了宣统帝本生父和硕醇亲王载沣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