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六十一位,其中乾清宫位下十人、景阳宫位下四十七人,毓庆宫位下七人。
目前研究认为,所谓“乾清宫”
指代的是当时的皇帝圣祖康熙帝无疑,“毓庆宫”
指代的是当时的大子允礽,至于“景阳宫”
为东六宫之一,有可能指代的是东西六宫主位位下有相当身份的使女。
如果确系如此,那么前两者分别是圣祖康熙帝以及太子允祝的妾室,而后者则只是身份较高之使女,凸显出“大答应”
一词既可以称呼低级后宫主位,亦可以称呼高级使女,这也与康熙年间曾有上谕指出“女子等在宫内答应”
③的形容相呼应。
——————————
①《呈报康熙四十六年乾清宫毓庆宫贵妃妃嫔等人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4-01-14-0015-01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②《呈报遵查康熙四十六年班正十三年乾隆二十年五十三年六十年宫分银数清单》,嘉庆元年,档案号:05-0462-044,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③《国朝宫史》卷2,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年点校本,上册,第12页。
表2-10康熙三十九年至六十一年后宫主位具体称呼
类别具体称呼附注
嫡室皇后空闲
有册封之主位皇贵妃空闲
贵妃慤惠皇贵妃
妃
嫔
特殊格格刚入宫之称呼具体位分不定
无册封之主位(庶妃)贵格格有时改称为“贵人”
常侍女子有时改称为“常在”
使唤大女子开始改称为“大答应”
其他使唤小女子推测为官女子(宫女)开始改称为“小答应”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发展,康熙朝后宫主位的位分等级制度趋于成熟,已经开始浮现后来定制内的基本形态。
除去位分等级本身的发展更变之外,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制度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随着康熙朝后宫位分等级的逐步发展,顺治朝时期的“服缎疋数”
也发展为正式的宫分制度。
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内务府档案提及当时后宫主位的服缎疋数称:“贵妃、妃各服五十匹缎……嫔各服三十匹缎……贵格格各服二十匹缎……常侍女子各服九匹缎……使唤大女子,各服八匹缎……使唤小女子各服六匹缎。”
①这已经与乾隆之后定制内的后宫主位宫分基本一致。
而顺治朝时,福晋级和小福晋级之下的格格级庶妃虽然均称“格格”
,服缎疋数却并不统一,有服十余匹者,有服五六匹者,各不相同。
康熙朝则通过宫分制度将其统一化,均以位分名号决定服缎疋数,体现了位分等级的优先性。
————————
①《奏销档》,康熙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条,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内务府奏销档(缩微胶卷)》。
表2-11康熙朝与乾隆朝之后宫宫分对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