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每场考一天。
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桂榜”
。
通过乡试后,考生的身份就从秀才变成举人。
成为举人之后,就意味着脱离了民众阶层,正式进入了“士”
这个阶层,可以做官了。
举人不光免役,而且还免税。
所以,很多拥有土地的人宁愿将自己的土地放在举人的名下,用此方式来逃避国家税收。
另外,地方官府不能对举人用刑,即使犯了重罪,也得上报朝廷革去举人资格后才能用刑,类似于今天人大代表的待遇。
当然,举人的考取率也是很低的。
有学者统计过:明朝应天府的乡试录取率为7.26%;清朝人口剧增,乡试的录取率更是低到了1.68%。
如果按照鲁迅那次童试秀才录取率8%的比例综合计算,一个读书人从第一次县试算起,到乡试考中举人,其成功率最多不过0.6%!2015年北京考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录取率为0.8%左右,考举人比这还难,怪不得范进中举之后会高兴得疯掉!
考中了举人,考生还不能忙着高兴,得马上准备乡试之后的会试。
会试一般在乡试之后第二年的农历三月举行,时值春季,所以又叫“春闱”
。
会试由礼部主持,主考官由皇帝钦定。
会试的考试地点在北京的礼部贡院,大多数举人的生活地距北京路途遥远,一般乡试考完的当年腊月就要启程出发,开始真正的“进京赶考”
。
举人们进京赶考,需要路费盘缠,这些国家会替他们准备好。
清朝顺治年间,参加会试的举人会得到国家给予的路费补助,视路途远近,每人十到二十两不等。
顺治年间银子的购买力高于康熙乾隆时期,这笔银子的购买力得合今天的人民币一两万元。
另外,同乡的乡绅地主也会资助路费,一来是对文化的重视,二来是为了结交今后前途无量的官绅阶层。
与路费同时发放的,还有官府为举人准备好的路引。
在明朝,出行百里以上就得有官府开具的路引,类似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介绍信。
在专制时代,没有路引私自外出的人,一旦被发现就会按律治罪。
举人在出发前还可以到官府领取一面火牌。
火牌是使用沿途驿站的凭证,古代的驿站只为官府服务,民众无权使用。
但举人进京赶考持有火牌,到沿途驿站就可以使用役夫三名,驿站没有役夫时还会折现给举人银子。
举人进京赶考所乘坐的车叫作公车,公车上插有一面黄布(黄色为御用颜色)做成的旗帜,旗上书写“奉旨会试”
或“礼部会试”
四个大字,十分威风。
看到这面旗帜,沿途所有关卡必须无条件放行,而且不得收取任何过路费。
沿路的土匪盗贼看到了这面旗帜也会敬而远之——倒不是说土匪也重视文化,而是抢劫举人根本就抢不到几个钱,且风险极大,因为官府对抢劫进京赶考举人的案子惩处非常严重,毕竟人家是“奉旨考试”
。
举人还可以利用自己的特权赚些路费。
比如商人会在行商路上带上一位举人,利用举人免税的特权逃避沿路税费。
举人在路上不光吃喝免费,最后还会分到一些钱。
还有的举人利用自己的特权打起了歪主意,夹带违禁货品来赚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