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27古人怎么喝茶
在许多南方方言里,喝茶被叫作“吃茶”
。
比如说讲闽语的福建人,就说“吃茶”
。
称“喝茶”
为“吃茶”
,可能是保留了古人的叫法。
唐朝时,人们就不是喝茶,而是吃茶。
唐朝之前,人们饮茶的目的五花八门,有当药的,有当菜的,喝法有点像喝中药或喝菜汤。
到了唐朝,饮茶开始成风,周杰伦有首歌叫《爷爷泡的茶》,里面就唱道:“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
唐朝饮茶成风与当时佛教的兴盛密切相关,佛教禅宗讲究坐禅修行,就是盘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儿思考,一坐就是小半天,这很耗费体力。
所以僧人就靠吃茶来补充体力,相当于今人喝功能性饮料。
唐朝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喝茶方法,和今天很不一样——不是喝茶,而是“吃茶”
。
如今有很多方言里还保留“吃茶”
一词。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一整套唐朝宫廷吃茶器具,可以还原唐朝人的吃茶方式。
唐朝人吃茶的时候,不是冲泡茶叶,而是煮茶或煎茶。
他们用的多是“饼团茶”
,先把生茶叶蒸青、捣碎,做成茶饼烘干,然后存放在茶笼里,茶笼四周镂空,便于通风。
有时候还要给茶笼加热,烘焙茶饼。
吃茶时,先用茶碾器将茶饼碾碎,将碎末放入筛箩中,筛去杂质,留下茶粉,然后煎制。
煎茶时将茶粉和各种作料放在一起煮。
作料有啥呢?一般是葱、姜、盐等,还有的放橘皮、茱萸、薄荷、桂皮等。
煮出来的茶是黏稠状的,所以叫作茶汤。
这样的茶,最佳用法是吃,而不是喝。
法门寺茶具所还原的唐朝吃茶方法,和陆羽《茶经》中描述的吃茶方法基本契合。
可以将其简要概括为以下六个步骤:焙炙;碾碎;筛箩;煮水加盐;加茶末;品茶。
△南宋点茶技艺(出自刘松年《撵茶图》)
唐朝的茶是碾成粉后饮用,这种饮用茶粉的习惯后来传到了日本,慢慢就演化出了抹茶,今天仍受大家欢迎。
当下,一提到抹茶,大家会觉得它来自日本,其实抹茶的起源是中国的唐朝,只是日本保留了唐朝的古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