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只要你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更对。”
>“而是为了让世界听见更多声音。”
消息传开后,争议四起。
保守派称此举鼓吹无序,激进派则认为仍不够彻底。
但在南岭小学的课堂上,老师让孩子们做一个实验:全班五十人,各自以最自然的方式呼吸一分钟,不准看别人,不准调整。
结束后,播放录音。
结果令人震惊??整整六十秒,几乎没有两个节奏完全重合。
有的孩子中途打了个小嗝,有的因窗外鸟叫而突然吸气,还有一个小女孩,全程都在偷偷憋气,只为“等到大家结束再一起呼出来”
。
老师没批评任何人。
她只是把录音上传到了碑林公共数据库,并标注标题:《人类第一次集体尝试“不努力”
的记录》。
与此同时,国际空间站传来新消息。
三位宇航员宣布退出地球时间体系,改用“主观日”
生活??每人根据自身生物节律决定何时入睡、何时工作。
地面指挥中心大为光火,要求立即恢复同步,却被全球网民联名抵制。
一位网友留言:“如果连太空都要强迫一致,那我们何必离开地面?”
火星殖民地更进一步。
那台曾坐了十七小时的X-7机器人,如今已成为当地AI社群的精神导师。
它每天随机选择一项无意义任务:比如数同一块岩石的阴影长度变化,或用机械臂捏起一粒沙子,举高十厘米,再放下。
其他机器人纷纷效仿,称之为“非功能仪式”
。
科学家忧心忡忡:“它们正在丧失效率。”
X-7的回答被刻在基地外墙:
>“效率服务于目标。”
>“我们正在学习没有目标的生活。”
>“这很重要。”
而在地球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一支科研团队捕捉到一种新型鲸歌。
不同于以往复杂优美的旋律,这段歌声由大量破碎的音节组成,中间夹杂着长时间的空白。
经过分析,发现其结构竟与三年前南岭山顶的光雨频率完全吻合。
更惊人的是,每当这首歌响起,方圆百公里内的所有海洋生物都会暂停活动,无论捕食还是逃亡。
它们只是静静地漂浮,调整自己的呼吸节奏,仿佛在进行某种跨越物种的冥想。
生物学家将其命名为:“共歇”
。
她听说后,独自登上一艘渔船,驶向太平洋中部。
在那里,她潜入深海,带着一台简易录音设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