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电力工程师点点头,拿出一份详细的用电记录:&34;不止五十分之一,根据我们的测量,&39;曙光一号&39;的峰值功耗只有75千瓦,而同等性能的电子管计算机至少需要400千瓦!
&34;
&34;七千五百瓦?&34;机械工程师倒吸一口凉气,&34;这……这只比普通家庭的总用电量大一点!
一台小型发电机就能供电了!
&34;
李长生笑了笑:&34;理论上,两台小汽车的电瓶并联就能维持&39;曙光一号&39;正常运行一个小时。
&34;
这句话如同一枚炸弹,在总装室内引起了一阵骚动。
科学家们交头接耳,眼中全是难以掩饰的震惊和不可思议。
更令人惊讶的是,&34;曙光一号&34;运行时几乎没有声音。
与传统电子管计算机运行时的嗡嗡噪声和散热风扇的轰鸣不同,它安静得像一台普通的办公桌。
&34;听,几乎没有声音。
&34;老周凑近机箱侧面,仔细倾听,&34;只有非常轻微的电流声,比我家的收音机还安静!
&34;
一位年轻的技术员不由自主地咕哝道:&34;这已经不是技术进步了,简直就是魔法…………&34;
李长生站起身,环视众人:&34;这还只是基础性能测试。
&39;曙光一号&39;真正的威力,远不止于此。
&34;
他转向赵刚:&34;通知食堂准备一些点心和热茶送来。
接下来的测试,可能会更加震撼。
&34;
……
饮茶休息片刻后,李长生重新站到了操作台前。
&34;接下来,我们将测试&39;曙光一号&39;处理复杂模型的能力。
&34;他环视众人,&34;这也是计算机最实用的功能之一。
&34;
科学家们好奇地围拢过来。
在那个年代,&34;模型&34;这个概念对大多数人来说还相当陌生。
李长生从公文包中取出一叠厚厚的文件:&34;这是一个城市水利系统的数据模型,包含了河道、水库、排水系统等上万个参数。
传统方法下,水利工程师需要花费数月时间进行人工计算。
&34;
他将数据一页页输入计算机,这个过程花了将近半小时。
&34;输入完成。
&34;李长生抬起头,&34;现在,我们要求计算机模拟一场特大暴雨对这个城市的影响,并计算出最优的水资源调配方案,以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