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按照时间表,首阶段成本支出5000万上下浮动,加上应急资金安全垫,1亿差不多了。
然后启动A轮内部融资,真致基金和清湖跟进来,第二阶段视情况而定A+轮引入鹅厂之类战投,第三阶段B轮对外融资。
整体就是这样一个烧钱、融资的节奏。
新公司成立之初,谢可逸出6000万占股20%、快影占股15%左右、盛方文化持股65%,总体投后估值2.2亿。
股权结构最大限度平衡,估值偏高,黄老爷出得越多两大家族出的越多嘛,方便后续轮次融资拉高估值。
“谢总,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之间不讲虚的。”
郑盛方喝光杯中酒:“这个项目是你想的,我和快影也是你协调的,你拿20%股份绝对少了。”
“后续两轮融资,我们做分层,我多让渡点股份你少稀释点。”
他给谢可逸倒酒。
题中应有之意。
谢可逸最开始只拿20%股份,是作为攒局的态度。
盛方跟快影也有心态,要是持股比例过低,很难有动力投入。
而等到项目做起来,整体利益盘子增长,该属于他的实际好处自然会回流。
公司股份只有100%,上限不变,引入新股东,老股东们的持股比例就要被稀释。
郑盛方所说的少稀释点就是这个意思。
现在公司估值2亿,谢可逸现在持股20%,多轮融资之后,公司估值涨到100亿,他仍然持股20%,减少被稀释的份额……
他不被稀释,那么郑盛方和快影就得被稀释更多。
具体操作手段方式非常多,要写进合同条款里,大家随时平衡调整博弈。
郑盛方此时主动提及,先表明积极态度,接着说明自身想法:“我是草根出身,全靠您这样的前辈提携,面对资方股东非常无力。”
“后续融进来大笔资金,股份稀释太多,我会失去公司控制权。”
互联网公司烧钱发展的通病,融资节奏太猛,创始人持股比例大额稀释。
滴滴那类顶级独角兽,玩到最后,创始团队持股加起来合计30%都算超高,通常只有20%左右。
不用想,郑盛方这番话,是方知非教他说的。
“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结构,你拥有超级投票权,公司怎么做永远你说了算。”
谢可逸干脆给出正面答复。
郑盛方稀释股份,但不稀释股东会上的投票权。
极端情况下,他目前持有的65%股份,多轮融资之后被稀释到只剩20%股份,却依然掌握80%的投票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