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原来是他,姜虞浅浅笑着道,“叶生,你好。”
叶先生看起来四十多岁,相貌堂堂,气度不凡,身材偏瘦,乍一看,会以为是个文雅的大学教授,不过以姜虞的眼力,这位叶先生一伸手估计撂倒两三个大汉不在话下。
他粤语说得很地道,但姜虞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觉得他眉宇间有一种很不太一样的风采,让她觉得这位叶先生不太像香港人。
这种感觉非常细微,但姜虞向来很相信自己的直觉,她眉头一跳,试探地问,“叶生的琴弹得真好,我还以为在船上不太会有人听过这首歌,叶生是香港哪里人?”
叶先生惊讶了一下,然后笑容扩大,一种很疏朗很英俊的感觉,他笑道,“小姑娘不要这么敏锐嘛,《喀秋莎》是苏联名曲,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
至于我嘛,我是中国人。”
甘永好突然道,“不知道叶生是怎么知道我们的名字的。”
叶先生道,“我是恒日报社的记者,这是我的证件。”
他将记者证向眼前的这两个敏锐又警惕的小朋友出示了一下,“刚才我去采访了一下你们的老师,才知道你们的名字,不知道能不能和你们聊一下。”
听到是恒日报社的人,又看到了证件,甘永好倒是是稍微放心,不过他不喜欢出风头,也知道姜虞不喜欢,他看了姜虞一眼确认了对方也是这个意思,才对叶先生道,“只是聊聊是可以的,采访就不必了。”
叶先生道,“对,只是聊会天,打发下时间。”
说是聊天就真是聊天,漫无目的天南海北地谈论,姜虞和甘永好知道他这次是去澳门公干的,而他也知道他们是去参加冬令营。
甘永好发现这个叶先生是个挺有深度的人,懂得极多,而且很谦逊,即使对方是个才十几岁的中学生,也不会因为自己懂得比对方多而沾沾自喜,自觉高人一等,拿长辈的架子指点对方(虽然姜虞并不认为在学识上面对方真就胜过她了),在姜虞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时候也不会不以为然,反而很尊重,很明显是在认真听,有些话甘永好说完自己都会觉得有些幼稚,但叶先生会认真听取,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他又什么不明白的,对方也会解答。
这点就和他遇到的很多成年男性都不一样,最近的例子是甘泰祖,他就绝不会有这种平等的姿态。
甘永好在谈话期间快速地闪过这个念头。
而叶先生这边也很惊讶,这两个少年少女年纪不大,但不能小觑,两个孩子性格都是理智冷静,说话不算多,但很明显在听,有些稍微有些深度的事不仅听懂了,还能一针见血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男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很广,女孩子非常敏锐,逻辑严谨,而且脑子转的很快,这样让他更加认为找这个两个年轻学生聊聊天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本来他没想在船上做什么事情,但突然听到苏联的这首《喀秋莎》,而他好巧不巧还带着手风琴,像俄罗斯人所念的一样,在香港的一艘普通客轮上听到《喀秋莎》还真是一件新鲜且激动的事,《喀秋莎》之后紧接着又是一首《我的祖国》,到这会儿他已经对吹奏者燃起了兴趣。
他本以为会是个老者,但他没想到这是个非常年轻的小姑娘,而他向周围人问询的时候恰好问到了两个年轻学生的老师,通过老师,他知道这两个中学生还是香港中学生的佼佼者,此时他的心情又变了,他想和这两个年轻人接触一下,他也需要多了解香港这边年轻人的思想是怎样的,这倒真是个好机会。
三个人聊得最多的还是香港的变化,甘永好作为从小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是从街道街坊(比如春秧街)的变化来说香港,而姜虞作为“外来户”
是从一个海两边都生活的人的视角来讲香港,而叶先生在他们面前也放开了些,坦然道自己很多年前来过香港,他讲的是十几年前的香港,十几年前甘永好都没出生,他俩都很感兴趣地听叶先生说话。
香港到澳门的航程并不长,最后结束话题的时候,三人都有些意犹未尽,叶先生跟他们道,“咱们是朋友闲谈,我都不会在报纸上写,不过之前的大合唱仲有我刚刚采访过你们的老师,这个会出现在报纸上面,不过肯定不会提及你们个名,等睇到报纸的时候可不要惊讶,话我无口齿(不讲信用),哈哈哈。”
叶先生到最后明显是开了个玩笑。
甘永好对叶先生道,“您等等,失陪一阵,即刻过来。”
他说完就立即跑开了。
叶先生问姜虞,“这?”
姜虞笑道,“您稍微等等,阿好是去给您拿礼物了。”
“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