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拍摄完海冰尚未结冰和融化的画面,摄制团队的拍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他们开始高强度的健身并且几乎全职在考察站当后勤人员。
苏珈时常也会在科考站附近溜达,或许偶然会抓拍到什么景象。
然而考察站的科研任务一如既往的繁重。
站在窗边。
苏珈看到窗外红色直升机卷起的沙尘和雪几乎扑面而来,地面上的人纷纷寻找庇护。
她只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动作利落的踏进机身,拿过耳机戴上后就陷入了视线盲区的黑暗里。
他们这次是要去解决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之前几次考察队在巴提拉站临时放置了航空煤油,他们要去运回来。
虽然他这次考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北斗卫星南极地面观测站的运行和维护。
但是作为访学过的人,翻译的岗位自然而然落到了他的肩上,靳言和十几名队员乘坐KA-32分为两个批次先后抵达站点。
此时正是南极的极昼时期,从高空往外看,能看到远处南大洋里拍哦扶着一座座巨大的冰川,那些大家伙从冰盖边缘崩解然后坠入大海,随着洋流缓慢旋转移动。
飞机上的同事看到这个场景不免于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也忍不住的发出唏嘘,“上一次科考冰川线还在那边呢,这次一下子后退这么多。”
有人无奈的应和:“是啊,这几年冰川融化的速度太快了。”
……
伴随着不断有新的冰块掉下,机舱里的氛围也变得严肃起来。
突然光秃秃的丘陵地形上出现了一个突兀的存在,十分具有建筑气息。
他们行程的终点站到了。
靳言首先上前交涉,之前已经用邮件提前说明了这次行程的目的,所以很快站长就带着他们到了油桶的所在地,“Itsallhere。”
四个印有“中国南极考察队”
的半高集装箱散落四周。
里面摆放了一百多只装满航空煤油的油桶。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油桶编成数组放入网兜,协助飞机吊运回基地。
机身贴近地面悬停,高速旋转的旋翼把雪和沙子一同卷起,大家紧密双眼,压低身体蜷缩。
终于安静下来。
不出所料,到了饭点,印度站的工作人员走过来邀请他们用餐,“Itstimefordinner,everyone.Letseatfirst。”
出发之前领导特意交代了他们尽量不要给印度站添麻烦,尤其是不要吃饭。
在南极吃一顿饭和在城市吃一顿饭的分量可大不相同。
还得是老崔,什么都想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