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提学官只当三年,在举行道试的同时,还要考核以往的生员。
第一年考岁试,检验生员的功课;第二年考科试,确定乡试的应考名单;第三年不考,为乡试做准备。
不过席书属于特殊情况,他应该要在任五年,直到下一次乡试结束才离开贵州。
眼前这个生员叫陈文学,字宗鲁,今天是来参加岁试的——席书为了省事儿,将道试与岁试一并考了,反正岁试相当于期末考试。
席书将此人的试卷,反手递给王渊:“你来评价一下。”
王渊仔细阅读一遍,说道:“四平八稳。”
席书笑道:“你这小子滑头得很,明明是无甚出彩,偏要说什么四平八稳。”
“学生惭愧!”
陈文学连忙弯腰作揖。
席书又鼓励道:“虽不出彩,但起承转合,已比去年精进不少。
还是我出题太简单,不易写出新意,你不要因此妄自菲薄。”
他拿起王渊的卷子,递给陈文学说,“你欣赏一下。”
陈文学立即捧起双手,恭敬无比的接过试卷。
王渊的八股文,论文采只算一般。
但在起承转合方面,宛如抹了润滑油,读起来没有任何滞碍。
最精彩的是论述过程,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废话,各种论点与论据丝丝入扣。
这篇文章,即便放在二十年前的江南,也能轻轻松松考中举人!
当然,现在就不好说了。
如今的江南乡试,考官和考生都偏爱文采,破题搞得跟作赋一样,朴实稳重的文风非常吃亏。
陈文学反复品读王渊的卷子,随即拱手道:“学友大才,在下自愧不如。”
“不敢。”
王渊还礼道。
不多时,又有两位生员交卷,分别是:汤冔,字伯元;叶梧,字子苍。
席书让他们互相评阅各自文章,接着又逐一进行点评,完全把四人当成亲传弟子来教导。
最后,席书对张邦臣说:“张教授,待考完道试,新生进学之后,你把所有司学生员都组织一下。”
“有何要事?”
张邦臣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开口询问原因。
席书解释说:“我亲自带他们去龙岗山求学,全部拜在阳明先生门下。”
张邦臣猛吃一惊,随即拜服。
王阳明可是得罪了刘瑾的贬官,席书居然亲率贵州生员,全体拜入王阳明门下,这中间的政治风险简直大得吓死人。
至少可说不畏权贵,这让张教授敬佩之至。
其实,席书跟王阳明接触不多,而且从进士年份来讲,席书还是王阳明的前辈,怎么都没理由做这样的事情。
必然还有隐情!
这就不得不提,贵州的另一位提学副使毛科。
毛科跟席书是同时赴任的,因为年老体衰,来贵州的半路上就得病了。
他这两年一直在养病,但跟席书交情颇深,两人希望携手把贵州的教育办好。
恰巧,毛科跟王阳明是同乡。
前不久,王阳明给毛科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刚刚悟通的道理,希望毛科帮他做招生宣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