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为了维护自己的皇权,刘保不惜去宠幸另外一个宦官张防。
宦官张防有一定见识,并没有参与孙程等人灭阎氏的事情,但一直以来,都比较忠心于皇帝。
刘保少年称帝,没有什么主见,一旦遇着大事便会找张防商议。
一般臣下受了皇恩,要么更加忠心行事,要么恃宠而骄。
张防便是第二种人,仗着皇帝的信任,为非作歹,卖弄权势。
司隶校尉虞诩不畏权势,见不惯张防的所作所为,便暗中收集张防的罪证,上书弹劾于他,可是几次三番下来,皇帝依然不为所动。
孙程见此,忙向皇帝进言,说应该抓捕张防,严明法纪。
孙程素有威名,张防见此,也不得不束手就擒。
即使连皇帝,也碍于孙程的功勋,无法责怪于他。
皇帝刘保登基日久,也感念到宦官之害甚巨。
自己长久地宠信宦官,必将导致大权旁落,便以“争功”
之名,罢免了孙程等十九人的爵位,赶出洛阳。
可是这顺帝刘保却是一个当断难断的人,过了两年,又觉得这样做会让功臣寒心,便将孙程等人调回了洛阳。
孙程此后官拜骑都尉,没有实权,最终病逝洛阳。
永建三年(公元128年),洛阳发生地震,汉阳地陷裂。
永建五年(公元130年),洛阳发生了旱灾和蝗灾,其他十二个郡国也发生了蝗灾,以后风、涝、水、旱时有发生。
顺帝朝的经济形势日渐衰落,政治上也日益腐败。
值此内忧外患之际,皇帝刘保整日忧心忡忡,他想学邓绥太后一样力挽狂澜,却有心无力。
永和五年(公元130年),羌族因为不满当地官员的暴政,在其首领的带领下,又爆发了起义。
起义爆发后,顺帝大惊失色,连忙下令,集结了汉朝的精锐兵力十余万前往西凉之地镇压。
战端一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迁延了十五年之久,到冲帝永嘉元年(公元145年)才结束,国力耗损巨大,使得汉朝一蹶不振。
本来,此次战争是早就可以取得对羌人战争的胜利的,当时羌人兵力只有几万,而且内部还有许多人不同意叛乱,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万万不及汉军。
可惜参战的将官们放纵无忌,为了自己利益,相互迁延不出,贪污军饷,中饱私囊;士兵们受尽虐待,历尽艰辛,白骨相望于野。
此外,为了供应十数万军队在对羌人作战中的巨大消耗,汉朝不得不大肆向民间征收重税,同时还征调民工。
是时天灾不断,许多人倾家荡产,四处流浪,抛尸于高山,捐肉于寒草,无论国家兴亡,苦的都是平民百姓,顺帝刘保,眼见大汉江山江河日下,自己虽然勤勉执政,却收效甚微,不由得感叹伤怀。
如何自己就碰不上一个海晏河清、四海升平的盛世呢?即使是顺顺利利地做一个守成之君也可以。
眼下自己不仅不能建立功业,反而将自己的人民陷入祸患之中。
惋惜之余,只能为百姓减低一些负担,降低自己心中的愧疚。
这说明刘保是有中兴之志的。
可惜他太过文弱,竟然学习先帝刘祜,大肆地宠幸外戚,在不知不觉之间,又让东汉陷入了另一个轮回之中。
是故有人对其一生功过论曰:“古之人君,离幽放而反国祚者有矣,莫不矫鉴前违,审识情伪,无忘在外之忧,故能中兴其业。
观夫顺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