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越王勾践听了逢同的话,表示赞同,遂放缓了伐吴的计划。
另一方面,越国开始依照逢同的计略开始不断贿赂吴国,助长吴王的骄奢淫逸。
越国给吴王送去了玉帛珍馐、贵材大木、美女西施与郑旦,并设法不断消耗吴国的民力与财力,加深吴王手下重臣伯嚭与伍子胥的矛盾
(本章未完,请翻页)
。
而伍子胥这一深谋远虑的吴国忠臣正是在这种残酷的政治斗争下,被陷害至死,为越国除去了一大心患。
同时,越国还积极联络齐、楚、晋三国,力求三国能够联合伐吴。
由于文种、范蠡等越国臣子都是来自楚国,因而越国与楚国的关系则更加密切。
越王勾践甚至在吴王伐齐时,率群臣入吴朝贺,这更助长了吴王称霸的野心。
吴国的国力在这种争霸中不断消耗殆尽,于是越国大夫文种看准时机向越王勾践提议向吴国借粮,以探吴王对越国的态度。
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劝告,把粮食借给了越国,足见吴王的自满与骄纵。
在这种情形下,越国更是大胆地谋划灭吴方略,随时准备给吴国致命一击。
越王勾践凭借二十年的苦心经营,使越国逐渐强盛起来,其正确的治国之道,让越国国富民强,可用之兵取之无数。
越王勾践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受其坚定的意志影响,立志复仇使他可以接受任何有价值的建议;另一方面,跟随勾践左右的范蠡、文种等重要谋臣为其出谋划策,使得越王勾践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可以说,越王勾践的成功主要就是基于以上两点,并最终成就了“勾践灭吴”
的伟业,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与晋定公在黄池举行会盟,吴王为了实现称霸的野心,就把吴国内的精锐部队都带到了黄池。
在吴王率兵出行之前,夫差的儿子太子友则继伍子胥之后,又一次劝谏吴王。
太子友跟吴王讲了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说吴国动用全国的兵力与物力在外征战,却不自知背后的越国会以精兵来消灭自己,这才是世间最危险的事情。
然而,吴王夫差根本听不进去太子友的话,竟自带兵北上,定要争霸中原。
这样,吴国内就剩下了太子友和一些残兵老卒留守。
越王勾践看到此种情形,就问范蠡现在是否可以攻打吴国,范蠡就对越王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于是越王勾践与范蠡制定了攻吴的计划,等到吴王率军全部到达黄池之后,越国就立即伐吴。
越国动用了4万训练有素的士兵、2000名水兵,外加上越王的近卫军6000人以及1000余名军官,共近5万精锐分兵三路大举进攻吴国。
范蠡、后庸率兵从海路入淮,断绝黄池吴军的归路;畴无余、讴阳率兵从吴国南境直插到姑苏;越王勾践则亲率中军紧随其后。
吴军则在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以及寿于姚的带领下奋力抵抗。
越军攻破姑苏,杀了太子友,焚烧了城池,并夺取了吴国的船只。
正在黄池会盟的吴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封锁了消息,在会盟结束后立即班师回国。
回国之后,吴王即向越国请和,而越国自知还不能一举消灭吴国,就答应言和,但实际上越国依旧在加紧灭吴的准备。
四年之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饥荒,越国决定趁此机攻灭吴国。
于是越国勾践与范蠡等人反复谋划后,认为要先保证越国的社会稳定与民心所向,才能保证灭吴的成功。
因而,勾践便从宫内到朝廷,对嫔妃、宫官以及留守的大夫们等逐一严令要忠于职守,说道:“内政无出,外政无入。”
接着,再次申明军纪,斩杀有罪之人,全城、全军都被晓之以法。
同时,勾践还号召国人要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