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一个能影响千万人认知的工具,不可能永远游离于体制之外。
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赢得制度的信任。
三天后,他主动提交了一份《关于“清源”
系统治理架构优化建议书》,明确提出三点:一、成立独立的“清源公益理事会”
,由法律、技术、伦理领域专家组成,负责监督系统运行;二、所有核心代码继续开源,接受第三方年度安全审计;三、自愿将系统纳入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名录,接受监管但拒绝行政干预具体运营。
这份文件像一枚精准投下的棋子,在各方势力之间划出了一条清晰边界。
令人意外的是,建议书竟获得了部分高层认可。
一位退休的老政法干部公开撰文支持:“当年我们讲‘依法治国’,如今也该提‘依数治网’。
技术不是敌人,滥用才是。
与其打压创新,不如引导其成为制度补丁。”
形势微妙缓和。
就在此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来邀请函,确认黄枝将在全球数字治理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主题为《普通人该如何守护真相》。
随函附有一段评语:“在一个真假难辨的时代,你们提供了一种希望??不是靠权力,而是靠每个人手中的工具。”
筹备期间,黄枝开始频繁出入各类教育机构。
他发现,青少年对谣言的免疫力远低于预期。
一次校园讲座中,他随机提问:“你们觉得朋友圈里‘某明星吸毒被抓’的消息可信吗?”
超过六成学生表示“至少先看看再说”
。
这说明,即便有了工具,思维惯性仍是最大障碍。
于是,他联合心理学团队开发了一套“认知免疫训练课程”
,以游戏化方式教授“动机分析”
“情绪诱导识别”
“信源交叉验证”
等技巧。
孩子们通过完成任务解锁勋章,甚至能在虚拟法庭上辩论真实案例。
课程试点上线一个月,用户留存率达89%。
一名初中生留言:“原来我一直以为转发就是正义,现在才知道,盲目传播也是伤害。”
转眼间,距离庭审已过去两个月。
这天晚上,黄枝独自整理旧物,翻出了陈婉留下的一个U盘。
那是她在世最后一个月备份的私人影像资料,包括未发布的采访、幕后花絮,还有一段题为《我想说的话》的视频。
他犹豫许久,终于按下播放键。
画面中的陈婉穿着素色长裙,坐在阳台的藤椅上,背后是黄昏的余晖。
她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我知道很多人骂我虚伪、炒作、想红疯了……可我只是个演员,演戏是我的工作。
我不完美,但我没做过那些事。
最让我难过的是,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一条假图就能毁掉一个人,而真相要爬很久才能上来……如果有一天,有人能让这个世界慢一点下结论,多一点耐心,我会感激他一辈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