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系统提供的传播路径分析,警方顺藤摸瓜,捣毁了一个长期受雇于企业公关公司、专门制造竞争对手负面舆情的黑产链条,抓获犯罪嫌疑人十九名,查获非法所得逾两千万元。
舆论为之震动。
有网友评论:“原来我们骂过的‘那个倒霉老板’,根本没贪污,只是被人做了局。”
也有媒体反思:“平台每天处理百万级举报,为何总是在技术公司先出手后,执法部门才介入?我们的治理体系是不是太被动了?”
黄枝没有接受采访,而是把这篇报道转发到了内部群,附言:“这不是我们的胜利,是制度开始学会奔跑的信号。”
然而,风暴并未平息。
三天后,一家海外科技媒体发布深度调查文章,题为《TheTruthEngine:CanaChineseAppRedefineGlobalInformationIntegrity?》(《真相引擎:一款中国应用能否重塑全球信息诚信?》)。
文中详细梳理了“清源”
的发展历程,采访了多位国际学者,并提出一个尖锐问题:在一个普遍认为互联网受控的国家,为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坚持开源、拒绝资本控股、甚至敢于挑战权力话语的技术项目?
文章末尾写道:“或许答案就在于创始人黄枝的妻子??那位因谣言自杀的女演员陈婉。
她的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一颗种子。
而这颗种子之所以能长成树,是因为有太多人曾在黑暗中挣扎过,都渴望一扇通往真实的门。”
这篇文章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多个国家的数字权利组织表示愿与“清源”
开展合作试点。
甚至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信息社会部门也发来函件,邀请黄枝出席下半年的全球数字治理峰会。
与此同时,国内某些声音却再度收紧。
某权威学术期刊突然撤回一篇原本计划刊载的支持“清源”
的法学论文,理由竟是“涉及敏感议题,需进一步审查”
;一名曾公开赞扬该项目的政协委员,在政协会议上发言时被临时打断,话题迅速转移;更有匿名信件流入相关部门,声称“清源掌握海量舆情数据,存在潜在国家安全风险”
。
压力如潮水般涌来。
黄枝知道,这是老套路??当你无法从技术上击败对手时,就用“安全”
二字将其框住。
但他也清楚,真正的突破口不在争论,而在实践。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启动“百日千村计划”
??在未来一百天内,派出二十支技术志愿队,深入一千个偏远乡村,为当地学校、卫生所和村委会免费部署“清源基层版”
,并培训工作人员使用方法。
第一站选在贵州黔东南的一个苗族寨子。
那里山路崎岖,网络信号时断时续,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电脑。
当志愿者打开平板演示如何扫描一则“政府发放扶贫款需先交手续费”
的短信时,村民们围成一圈,屏息凝神地看着屏幕上跳出的红色警告:“高危诈骗信息,已拦截。”
一位七十多岁的阿婆拉着志愿者的手问:“这个机器,真的能帮我们看清谁在骗人?”
志愿者点头:“它不会说话,但它会查证。”
那一刻,黄枝站在人群后面,默默记录下了这句话。
返程途中,他接到周院士的电话。
老人声音低沉却坚定:“我已经向国务院参事室递交了一份建议书,呼吁设立‘公民数字知情权’专项立法调研组。
我不指望马上通过,但至少要让它成为一个正式议题。”
黄枝握紧手机:“谢谢您,周老。”
“不用谢我。”
老人叹了口气,“我只是怕再过十年,年轻人还会问我:‘教授,为什么当年没人站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